come-on.jpg 
先講,這篇是專講「尿尿」的,害羞的,或覺得髒髒,請不要繼續閱讀 蛤.

 

 

很多人聽到我的狀況,都很疑惑的問,蛋白尿是怎樣?
(心裡的OS應該是說:阿不就尿尿的時候泡泡多一點嘛?!)

我看各樣的醫學相關資訊一開頭都會說發現自己尿尿泡泡很多就很可能是蛋白尿.
而且顏色越深,可能就是越嚴重.

But,人生中很重要的But啊.
以我這八年來大概有100次驗尿的經驗來說,



第一,我的尿尿,
   不論蛋白尿的檢查報告值是0還是2000,一直都是沒有啥泡泡的.
這朱媽媽也有問過我,
尿尿的時候很多泡泡就是有蛋白尿嗎?
(通常是因為她剛剛尿完有一點泡泡那樣.)
我會告訴她,通常泡泡很多,就表示......妳剛剛噴射的很用力.... (羞)


第二,以我的經驗,
   每次蛋白尿檢查報告出來高的嚇人,都是尿液顏色特別淡的時候.
每當我的蛋白尿數值比較高,就是腎臟狀態比較不好的時候,
我的尿液顏色都特別淡,有時候甚至近乎沒有顏色.

我個人覺得,那時候我的腎臟根本就沒有在工作吧,應該是在看海綿飽包之類的....
所以身體裡的毒素啊廢物都沒有被排出來,尿液才會呈現出這樣淡泊名利的感覺啊!!




至於蛋白尿的成因,很多人都問我,
以下是一篇我覺得值得參考的剪報囉,
但是他講到尿液的泡泡跟顏色,也是跟坊間大部分醫學資訊一樣.

我想也許是我個人比較奇特,剛好相反,
但還是害羞的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以上
SLE的狼瘡腎炎第四型瀰漫增生型的蛋白尿臨床表現.

 

 另推一個好好看的節目:

57健康同學會(第91集)-腎臟病五大警訊大公開  視頻線上免費看節目

57健康同學會,主持人張雅琴、隋安德與潘懷宗博士
周日至周四晚間8:55分在《57健康同學會》邀請專業人士以輕鬆方式提供大家正確健康醫療知識!
裡面講到很多腎臟病的原因,也有解釋腎小球,蛋白尿的運作



以下剪報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作者:楊松昇(三軍總醫院腎臟科醫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mar/29/life/medicine-1.htm

我的小便 有泡泡
小便泡泡增加且難以消失時,
可能有蛋白尿現象,表示健康出現變化。

尿是腎臟健康的晴雨計,若小便泡泡突然增加且難以消失時,表示健康可能有了變化。
成人的泌尿系統在正常狀況下,每天約排出100150毫克的蛋白質。因為有了這些蛋白質(又稱尿蛋白),
就好像在水中加入一些生蛋白一樣,正常小便亦可能會有些許泡泡產生。水喝的越少,小便變濃,泡泡亦會更加明顯。

若每天排出的尿蛋白超過150毫克(此時便可稱有蛋白尿現象)是否一定代表是異常呢?這也倒不一定。

 

蛋白尿之成因:

◎泌尿道造成的蛋白尿:

當泌尿道有感染發炎時,病患會有頻尿、小便灼熱或腰痛、發燒等症狀產生。
此時,尿液檢查除了發現有白血球外,亦會有微量蛋白尿反應的可能。

這是因為下水道上皮細胞於發炎時會分泌黏蛋白所造成,只要治好發炎便可使蛋白尿消失。

 

 

 

◎腎臟造成的蛋白尿:可分為功能性蛋白尿及病理性蛋白尿                     [ cuby : 驚! ]    

1>功能性蛋白尿多為間斷或一過性,且多為輕度蛋白尿。常見於發燒、運動、嚴重情緒變化(如大怒後)、氣候及冷熱變化(如冷水浴或泡澡後)、經期、分娩、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等。這些原因去除後,蛋白尿可自行消失,不會造成身體或腎臟不良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種稱為站立性蛋白尿,常見於年輕女性,通常是由於站立時腎臟下降壓迫腎靜脈的結果。

這類患者每天尿蛋白不會超出 1000毫克,可以利用在平躺8小時後,一大清早收集的小便及白天活動時所收集到的小便,來比較所含的尿蛋白量以獲得診斷。

 

2>病理性蛋白尿持續性。依尿蛋白來源可分為,腎絲球性蛋白、腎小管性蛋白及溢出性蛋白尿。

 

(A)會引起腎絲球性蛋白疾病的共通特點為,因為發炎或非發炎反應造成腎絲球基底膜受損,無法防止大分子結構物質被過濾,造成血中白蛋白從小便流失,而引起以白蛋白為主的蛋白尿。

腎絲球性蛋白尿多見於原發性急、慢腎絲球病變,如微小腎病變、膜性腎病變、膜增殖性腎絲球腎炎、局部節段硬化性腎絲球腎炎等;或繼發性腎絲球腎炎,如糖尿病腎病變、狼瘡 性腎炎、腎臟類澱粉沉積病、藥物、感染、蛇毒、蜂毒引發之腎病變等。如果每天尿蛋白流失超過3.5克,亦可併發血中白蛋白降低、水腫及高血脂症,又稱為腎病症候群

 

(B)若是因為腎小管及腎間質組織病變為主的蛋白尿,稱為腎小管性蛋白蛋白尿。可見於Fanconi’s症候群、威廉氏疾病、慢性鉀離子缺乏症、急性腎衰竭、重金屬中毒、止痛藥或中藥腎病變等。此類蛋白尿每天尿蛋白流失鮮少超過3.5克。

 

(C)溢出性蛋白尿是由於病理狀態下,血液中某些小分子蛋白大量增加,且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及分解功能而進入小便當中。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輕鏈或重鏈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或嚴重擠壓傷等疾病。

若能養成每天觀察起床後第一泡小便的變化,便可以儘早發現腎臟的病變。早期檢查、早期預防、早期治療。

(作者楊松昇為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

醫師小叮嚀 

用試紙不如驗尿來得準 

一般醫院目前所使用的試紙尿蛋白測驗法,主要是與白蛋白產生交互反應的一種半定量測驗:

陰性反應(-),代表尿蛋白濃度小於10 毫克/公合(mgdl)。

微量反應(+/-),代表濃度介於1530毫克/公合。

強烈反應(4+),則代表濃度大於 2000毫克/公合。

 

但此種檢驗方式並不能完全反映出蛋白尿的真實狀況。 

 

當尿蛋白量固定時,其濃度會因為當日水分攝取多寡影響小便水分排出量而有所變化,進而影響試紙所測得的反應強度;所以試紙測驗法並不適合用來追蹤尿蛋白嚴重程度的變化。另一方面,若患者尿蛋白的組成不是以白蛋白為主時,可能會有偽陰性報告發生。

因此,應以收集24小時小便測量尿蛋白總量,或以單次小便中尿蛋白與肌酸酐比值來預估24小時尿蛋白總量為宜,並可藉由尿蛋白電泳分析確定尿蛋白種類。 (文/楊松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