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動腦雜誌BRAIN 
    Facebook的社群遊戲讓人潮變錢潮?
 
作者 : 凱絡媒體 孫昱涵 更新時間 : 2009/09/07 19:07:07
 
 facebook.jpg
(Brain.com 全民報新聞)在現實生活關係逐漸淡薄的現代,網路人際關係正逐漸興盛,這樣的風潮反映在社群網站的受歡迎程度。目前也有許多廣告主正積極的投入社群網路平台的運用,透過活動舉辦、部落格廣告和寫手置入,試圖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但從「使用者」的角度設想,使用者使用在使用社群網路時是為了與親友互動,而這些親友每天與使用者發生實質的互動關係,在網路平台上分散了消費者對於廣告的注意力。
 
  目前已有網路業者針對消費者使用動機設計廣告機制,可針對特定行為之消費者遞送廣告,試圖強化消費者關心度的連結。但就消費者使用網路及核心功能——「人際互動」,是不是也能夠加以運用,將原本分散商品訊息的「阻力」化為「助力」呢?以下就以目前正當紅的網路焦點Facebook為例做介紹。
 
Facebook正當紅?!

  Facebook有多熱門?看看各媒體如何報導Facebook:
 
  「成立僅五年,使用人口已經超過三億人。也就是說,全世界每二十個人,就有一個是它的會員。因此,這家還未獲利的企業,引起Google、微軟競標投資,估計市值已逼近新台幣五千億元。」 (商業周刊第1127期)
 
  「根據2009年ComScore市調機構統計,社群網站龍頭在去年就已替換,由Facebook登上寶座,直至今年4月底為止,其用戶人數在全球已成長至3.07億人。」(電子商務時報 2009/07/22)
 
  「Facebook成長速度驚人,3個月前才剛宣布用戶數突破2億大關,執行長祖克柏15日又在Facebook的官方網站發表2.5億用戶的數字。」(聯合新聞網 2009/07/27)                                                                   
 
  「FACEBOOK在台灣使用人數突破一百萬人,七月每周增加近十萬人。」(聯合報 2009/08/05)
 
  「今年6月Facebook 、Plurk 已分居第3及第4名。……根據6月創市際的數據,Facebook網路到達率為15.49%,不重覆使用人數約196萬左右,每位瀏覽者平均使用時間為63.4分鐘……。」(iThome Online新聞 2009/07/20)
 
  「俄羅斯投資公司數位天空科技(DST)表示,將再以每股14.77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的普通股,高於市場對Facebook每股10美元至10.5美元的估價,使Facebook的估算總市值達到65億美元。」(經濟日報 2009/07/15)                                                                                                     
 
所以…Facebook是什麼?

  Facebook 是2004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學生所設立的社交網站,一開始只是為了讓同學間彼此聯繫、認識新朋友、分享相片及訊息,結果受到學生廣為歡迎,2005年時全美已有5百萬名學生使用。2006年起開始開放所有使用者註冊,2007年9月已排名全美第7名網站,目前更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社群網站。
 
Facebook 全球統計數據
•    超過2.5億活躍的使用者
•    超過1.2億使用者每天至少登入一次
•    成長最快的使用者族群為35歲以上族群
•    平均每位使用者在Facebook上擁有120位朋友
•    超過35萬個廣泛使用的應用程式註3在Facebook平台上
 
台灣的Facebook使用者

  早期使用者主要從於美國讀書、生活的家人朋友開始認識使用Facebook。早期因介面為英文,使用門檻較高;2008年中文版上路後,中文的內容及使用者逐漸累積,使用人數在資源較為充足後大幅成長,2009年6月份不重覆使用人數已達196萬人,7月份每週使用者增加近10萬人,6成使用者分布在20~34歲,性別比例為男性56%、女性44%。
 
Facebook主要互動機制

  Facebook的互動機制可劃分為「朋友連結」及「朋友互動」。這兩個功能的交互運作使得Facebook不斷拓張,讓人際的互動不僅在網路上運作,在實際生活中也逐漸發酵。以下將透過這兩個功能的介紹探詢Facebook受歡迎的因素。(wwwins知世網路提供,資料來源:InsightXplorer ARO 6月份)
 
 
朋友連結

  「連結朋友」是Facebook互動的主軸,使用者是將現實生活中的關係網絡移植到網路上,並透過網路上的活動更加強化彼此的連結及互動。
 
Facebook如何建立使用這連結


Facebook主要的尋友方式

1.個人資料:參考使用者註冊時所填的學校/工作資料,詢找系統中具有相同資料的人進行推薦。
2.Email:經使用者的認可及帳號密碼的提供,將使用者Email帳號裡的所有Email Address與Facebook的會員資料比對,推薦曾經往來的人成為朋友。
3.朋友的朋友:系統主動推薦朋友的其他朋友給使用者,許多人因此找到自己的國小同學,在海外工作的大學同學。
4.其他方式:姓名搜尋、社團參與……。
 
  透過Facebook系統的積極引介,平均每個Facebook使用者擁有120個朋友,某些人的朋友數甚至超過千人以上;透過現實生活中的朋友關係的重新描繪,使用者在的機制底下相互強化Facebook的使用意願,使Facebook登上世界第一的社群網站寶座。

主頁面介紹


A 發布器:個人發表想說的話。
B 塗鴉牆:公布所有自己與朋友說的話,與彼此所玩的測驗或遊戲結果及動態。
C 邀請:朋友發出遊戲、禮物、活動邀請或新朋友加入的訊息提示區。
D 推薦:系統推薦使用者可能認識的人讓使用者選擇是否加為朋友。
E 重點動態:列出朋友目前主要進行的活動(新更新的相簿、新做的心理測驗等),吸引使用者更多與朋友共同互動。
F 應用程式:讓使用者快速前往經常使用的應用程式,並探詢其他想玩的應用程式。
G 及時動態:不論是否在首頁,都及時告訴使用者朋友是否在線上以及他們的最新動態。
 
 
朋友互動

  Facebook上,每個使用者的首頁就是自己和朋友的情報交流中心,不斷使用者自己及朋友的最新動態及互動內容,以頻繁的互動建立緊密的人際網絡。
 
  Facebook上的互動模式以「人際互動」為主軸,透過眾多不同類型的遊戲、應用程式等方式包裝,主要可分為兩個主要類別:包括使用者提供內容,無限制的照片上傳空間、Blog、影音上傳空間、噗浪(Plurk)串聯、社團粉絲……。第二個類別是第三方應用程式:由遊戲廠商或使用者製作的多元內容,包括種類繁多的心理測驗、小遊戲、送禮物及實用小工具……。
 
歸納上述機制的人際互動方式主要有下列數種

1.與朋友在程式/平台中互動。
2.邀請其他朋友共同參與互動內容。
3.使用者與朋友的訊息公布在彼此首頁。
4.朋友在首頁上互相回應、在生活中彼此討論。
 
以下針對目前較受歡迎的互動方式做介紹:

 
使用者提供內容——活動、噗浪串聯、相簿及粉絲團

 
 
第三方應用程式——開心農場

  遊戲內容:在自己的田裡種作物賺錢及升級;到所有有玩開心農場的朋友農場中幫忙除草、除蟲、澆花,或是偷竊成熟的作物,放蟲放草陷害他;送自己種的花或免費種子給朋友。
 
人際互動機制:

1.朋友間的競爭:朋友間公開的等級/魅力值/田地數互相激勵使用者不斷的共更多作物、賺更多錢、開拓更多塊田。
2.互利與互損的微妙關係:朋友的存在彼此具有利益性——互相贈送、澆水、除蟲,卻也同時存在損害的可能性——互相放蟲放草、偷摘水果,無形中強化對遊戲關注度。
3.日常生活話題的延伸:同事朋友間具共同話題,彼此討論水果被偷、誰的水果幾點要成熟、取得農民幣(遊戲點數)的方法……。

 
第三方應用程式——心理測驗及小禮物

 
第三方應用程式——其他熱門遊戲

•      養一隻寵物,打扮他、佈置他的家
•      拜訪朋友的寵物,和他們玩
•      與朋友寵物競賽
•      自己及朋友寵物依經驗值等級排名
 
 
•      設計自己的角色,經營自己的餐館、設計菜單及裝潢
•      雇用朋友來餐廳幫忙
•      去朋友的餐廳參觀、交易食材
•      自己與朋友餐廳依等級/經驗值排名
•      其他還包括許多實用小工具如:朋友生日的日曆……

Facebook
使用行為Finding 1:多重人際網絡的連結強化使用者使用意願

  Facebook的朋友串連方式幫助每一個使用者快速在平台上找到熟識的同伴,再經由朋友連結朋友的方式,讓每個使用者都在平台上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人際網絡,同時也成為別人的人際網絡中的一部分,經由網絡與網絡的多向聯結,串聯成極具力量的互動網絡。


Facebook
使用行為Finding 2:讓互動內容與消費者更有關係

  利益關係使得使用者更加投入Facebook遊戲:在Facebook許多應用程式機制當中都設計讓使用者彼此之間產生某個程度的利益關係,如互相贈與(正向利益)、互相偷竊(負向利益)。基於人性促使,這些無現實利害關係的微妙利益糾葛,激發使用者對這些遊戲認真起來,因此使得使用者彼此更投入於遊戲中,甚至也將遊戲內容延伸為現實生活互動內容,成為朋友間的新話題。
 
  朋友圈的透明檢視使使用者更認真看待遊戲成果:Facebook多數的使用內容都對使用者的朋友公開,朋友間互相的比較、參考與切磋容易激發使用者的比較心態,讓使用者彼此更加投入。
 
Facebook使用行為Finding 3:簡單具彈性的互動機制降低使用門檻

  重視使用彈性與自由的使用者區隔:目前市場中線上遊戲不可勝數,但一般的線上遊戲(XX Online)多屬須配備較高硬體配備(如顯示卡、硬碟空間)、需大量時間投入戰鬥練等級,多數須投入金錢,每次進行也需投入較長的遊戲時間。相對於條件要求較多的Online Game,Facebook上的遊戲屬Web Page Game,在許多條件上開放較大的空間與自由,也較受到時間、自由受限的上班族群所歡迎。
 
分析Facebook遊戲與Online Game的主要差別如下:

1.以人際互動為功能主軸
2.免費(使用者仍可另外購買遊戲點數)
3.遊戲機制單純、不複雜,參與門檻低
4.使用時間具彈性:每次玩只需3-5分鐘
5.不需高度注意力:可隨時中斷、隨時繼續
 
總結——人際連結如何被運用

  總結以上,歸納Facebook能吸引大量使用者並讓使用者間彼此強化使用意願的模式可簡述為下:
提供使用者大量 原因叫朋友加入
        1    2           3
內容描述:

1.總有新鮮事:提供無限制的開放資源空間及不斷推陳出新的功能應用程式讓使用者不會玩膩,永遠有事做。
2.參與內容具彈性:在使用者提供內容機制中每個人都能自由上傳內容,應用程式中也提供大量免費、單純、不複雜的互動內容,讓使用者保有使用時間彈性,有助大量新使用者的加入。
3.互動性強:透過人際互動中訊息的快速交換凝聚使用者網絡,多數的應用程式中也都具備對使用者有利弊影響的互動機制吸引使用者關注,不斷強化使用者意願,也更願意主動號招新朋友加入。
 
  商品訊息如果能參考Facebook的運作機制,提供充份的內容讓使用者間互相強化參與動機,便能使原本分散廣告訊息注意力的「人際網絡」反而成為商品訊息的助力,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Facebook平台使用建議

  Facebook在目前雖廣受歡迎,但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使用社交網絡平台;同時,使用者在Facebook平台上也較專注於朋友互動及使用內容,單純使用一般Banner廣告較難吸引消費者注意,以下提出使用評估方式及使用方向建議。
 
平台運用評估:

1.長期經營及資源投入:不論投入品牌社團或遊戲置入,都需要頻繁更新內容及長期資源投入,需考量產品是否具足夠話題性、消費者關心度及預算進行長期社群經營。
2.效益回收:社群平台一般主要功能在於品牌形象建立,若就促進實際銷售層面考量,建議透過互動機制的設計引發使用者進行現實生活中的消費,達到實際效益回收。
3.平台運用方式:運用內容置入方式對消費者扮演內容提供的角色

使用目前既有平台:
(1)建立品牌社團:讓品牌以參與者角色與粉絲(使用者)互動,發布文字、影音、提片訊息,推廣活動資訊,藉由朋友帶朋友的方式擴大接觸面。
(2)現有遊戲置入:在目前已有大量使用族群的遊戲平台中置入商品,例如在遊戲畫面中收集某項置入商品以換取遊戲點數或寶物。
 
自行開發接觸平台:開發製作應用程式,透過合適的遊戲或互動機制讓消費者與朋友附著在品牌平台上進行互動,或進一步帶動實際購買行為。
 
註:想了解更多目前當紅社群網站的運用法寶,歡迎閱讀動腦智庫「社群遊戲人脈行銷新利器」、「你的品牌有粉絲嗎?
 
動腦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07 Brain Communication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0457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00號12樓 Tel:886-2-2713-2644 Fax:886-2-2562-1578 E-mail:askbrain@brain.com.tw
12F, No.100, Sec.2, Nanking E. Rd., Taipei, Taiwan 104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